水果拉霸机,水果老虎机

建制沿革
历史沿革
时间:2010-11-11 11:44

 

  (一)

  石狮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南部,东临台湾海峡,西至西南分别与晋江市的西滨镇、新塘街道、永和镇、龙湖镇接壤,南濒深沪湾与晋江市深沪镇为邻,北隔泉州湾与丰泽区、惠安县相望;介于北纬24°39′52″—24°48′48″,东经118°33′46″—118°46′51″之间。东西宽20.9千米,南北长16.8千米。陆域面积157.15平方千米,潮带间滩涂面积20.54平方千米,为全国陆地面积最小的县级市之一;行政管辖毗邻海域面积968.5平方千米。

  石狮南临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而冬短,多干旱,季风气候显著,无严寒天气,台风影响显著。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仅1021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700万立方米,人均地表水资源占有量318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数的8.4%。人口平均水量与亩均水量的指标均属全国农业水利化区划分级的D级。土壤沙土、红壤占66.7%,地下水资源贫乏,属贫水区,境内的10条溪河多为单独入海间歇性溪流,溪小流短水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0小时,日照率50%。

  石狮地处华南褶皱系闽东火山断坳带,在东南沿海动力变质带的中段。属闽粤沿海花岗岩丘陵亚区的一部分,地貌形态不一,以台地、冲积海积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中间高四周低。最高峰宝盖山,海拔209.6米。

  (二)

  历史悠久 考古发现,两万年前石狮沿海已经是早期人类“海峡人”活跃的区域。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在这里繁衍生息、陆耕海渔。汉代,北方汉人开始入迁。西晋永嘉之乱后,仕族衣冠南渡入闽,部分定居今石狮境内的滨海平原。隋代永宁岑兜一带有先民从事海盐生产,凤里庵一带人烟稠密,人们常相约庵前石雕狮子处碰头聚会,“石狮”因之而得名。秦汉至唐初,石狮境域隶属南安县,唐开元六年(718年),属泉州晋江县。此后的1269年间,石狮境域一直隶属于晋江县。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析晋江县石狮、蚶江、永宁3个镇和祥芝乡,置石狮市。此后区域内行政建制不断变化,至2016年,石狮市下辖蚶江、祥芝、永宁、宝盖、灵秀、鸿山、锦尚7镇和凤里、湖滨2街道,共25个社区、102个建制村。

  自然资源有限 石狮除水资源贫乏外,矿产、植物、陆地动物资源种类及蕴藏量也相当有限。石狮矿藏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有高岭土、型砂、玻璃砂、钛铁矿砂、锆英石砂、独居石砂、海贝壳、黑粘土、钾长石、泥煤、花岗石、水晶等,其中高岭土有一定规模。由于地域狭小,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2010年,石狮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禁止采矿,以保护生态资源。2016年,境内有植物67科220种。粮油类植物特色产品有甘薯(地瓜)、花生,蔬菜类植物种类繁多。野生中药材有一见喜、金银花等20多种。境内森林覆盖率仅12%,且均属防护林。经济林有龙眼、荔枝、枇杷、葡萄、火龙果等。

  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宝盖山“镇南疆而控东溟”,山顶姑嫂塔又称关锁塔(万寿塔),自古为泉州湾船舶出入的航标,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标志;塔下朝天寺,规模宏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宇;虎岫寺原名真武宫,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背靠宝盖山,以其规模宏大、山岩秀丽、景色清幽,名列泉南四大名刹。蚶江石湖六胜塔,俗称“石湖塔”,是“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港的又一座航海灯塔;六胜塔、姑嫂塔和林銮渡构成泉州港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称“海丝”三宝;明代曾樱分巡兴泉道,抗倭有力,政绩突出,里人建“再借亭”流芳百世。灵秀山山势逶迤、林木苍郁,与泉州城东的灵山、晋江安海的灵源山成鼎足之势,并称泉州“三灵”。其中金相院始建于隋,以其“空兰奇香”闻名于世。永宁古卫城镇守海疆,金沙、碧海、岛国、礁岩和城郭构成一幅美丽的滨海图景;红塔湾海蚀地貌,龟裂奇石,洁净的海水、沙滩,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此外,还有宋代寨城遗址、明代郭氏回族始祖墓、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据点、蚶江村宋代石经幢、南宋后垵澳古码头、清嘉庆蚶江海防官署碑(俗称“对渡碑”)以及当代国家一类口岸石湖港,祥芝港、梅林码头、人民广场、龟湖公园、鸳鸯池公园、石狮服装城、东方醒狮城标雕塑、西洋公园、步行街、世贸摩天城等众多景观景点。

  历代人才辈出 南宋晋江人梁克家,少年时在蚶江六胜塔下的魁星堂苦读诗书,而后状元及第,位极人臣;明代梅林人黄克缵,五历尚书,人称“五部尚书”;后厅洪氏满门三代六进士,东埔邱氏祖孙六举人两及第,莲埭蔡氏科举望族……石狮自古俊采星驰、群星璀璨。现、当代,革命烈士李子芳、上将蔡英挺,中科院院士王启明、吴新涛,美国科学院院士李爱珍、物理学家谢希德、经济学家邱华炳、人类学家林惠祥、“中国首善”许荣茂、残奥冠军杨丽婉以及著名旅外爱国实业家郑声党、蔡友玉、杨孙西、李贤义、卢祖荫等,先后在各行各业竞相绽放,各领风骚。

  全国著名的侨乡 宋代谢履“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的诗句,表明石狮人早在宋代时就已开始与海外交流。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期间,石狮境域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出国潮。改革开放后,随着石狮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移居海外、港澳地区的便利,出现以投亲靠友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移民出国出境潮。2016年,石狮拥有华侨华人37.16万人,超出本地户籍人口5.5万人,分布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近90%居住在东南亚各国。全市9镇(街道)127个村(社区)均为侨乡侨村,其中主要侨乡侨村有大仑、彭田、永宁等33个村(社区)。

  重要的台胞祖籍地 2016年,有石狮籍台湾同胞30多万人,接近石狮本地人口。两岸的时岁节日、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地方语言、地名与名胜名称等,无不体现同根一本的关系。现代考古证明,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祖先和居住在福建的最早人类都是古越人。汉唐以降,每逢战乱、天灾,就有包括石狮人在内的沿海居民渡海前往台湾垦殖繁衍。明末至清代,石狮前后出现3次移民台湾潮;抗日战争胜利后,石狮又再次掀起移民高潮。这些移民与台湾原住民一道为开发台湾做出巨大贡献。建市后,有536名石狮人迁居台湾,有616名台胞回石狮定居,石台交流十分密切。

  新兴的移民性城市 自改革开放后,以纺织服装业为代表的石狮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吸引内地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入石狮,使外来人口急剧增长。1991—1994年达到高峰,外来常住人口每年均在10—15万人。1998年后,石狮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吸引江西、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等外省市人口的流入,其中2002年达23.66万人。2006年后,随着石狮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石狮生活成本的相对低廉和就业创业的有利条件,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进入,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源源不断地到石狮落户,外来人口剧增。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72.2249万人,流动人口39.0229万人,占54.03%,成为福建省新兴的移民性城市。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狮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949—1952年,石狮境内开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进行“三反”、“五反”斗争,建立、巩固人民政权,完成了经济恢复任务。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61.64%。

  交通运输、财政贸易、文教卫生均有较大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特别是人民政权的建立,广大工人、农民在政治上彻底翻身,成为社会的主人。

  1953年以后,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石狮农村,山雅村率先组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万名民工开展水利建设,先后建成小型水库11座,兴建金鸡南渠引水工程,石狮水田地区实现农业灌溉水利自流化,农业生产获得较好的收成。1954年,石狮归侨、侨属筹资创办“华侨子弟初等中学文化补习学校(1957年改为华侨中学)。1953—1957年,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逐增7.73%。

  1958—1962年,由于开展“大跃进”、“公社化”、“大炼钢铁”等运动,左倾思想占主导地位,浮夸风盛行一时,严重地挫伤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加上1959—1961年连续三年发生自然灾害带来经济困难,石狮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下降8%。

  1963—1965年,经过三年经济调整,工农业总产值基本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

  1966—1976年,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石狮社会混乱,武斗严重,死于武斗者达30多人。工厂、商业、学校一度几乎关闭,侨汇、华侨存款也被冻结。侨汇收入大量下降。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物资缺乏,物价昂贵,社会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狮吹起改革开放的号角。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种种阻力,得到较快的落实。1978年年底,石狮人民充分利用侨乡闲资多、闲房多、闲人多的特点,以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名义,联户合资,创办企业。初期,规模小、资金少、设备简陋。但这种联户合资投股的小型工厂,大量出现,遍及城乡,一批农民成了产品推销员,跑遍全国各大城市。1980年8月,晋江县颁发《水果拉霸机,水果老虎机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社员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推销提成、允许价格浮动。尤其传达邓小平水果拉霸机,水果老虎机“允许一些地区先富起来”的指示后,人民群众吃了“定心丸”,于是镇办、社办、街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的企业犹如雨后雨春笋般出现,仅龟湖一村就有队办企业30余家。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成了经济发展的“龙头”。

  在大办乡镇企业的同时,石狮凭借侨资多、侨胞港澳同胞多和信息灵等优势,与外商签定“三来一补”合同,承接服装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置。同时又利用进口剩余布料,仿制港澳、国外流行服装,摆设“故衣摊”,上市销售。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利用海关开放的有利时机,大量进口国内还不能大量生产的电视机、收录机、计算器及其他洋布、洋货。这些自用有余的进口物资,也上“故衣摊”交贸。1982年2月,石狮“故衣摊”发展到310多摊,形成一定规模的服装市场。由于采用进口布料、款式新颖,价格便宜,故石狮成了全国闻名的服装市场。之后,石狮积极引进外商投资,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也更为活跃、繁荣,以服装鞋帽为主的摊店遍布大街小巷,被称为“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

  因为当时石狮、永宁、蚶江、祥芝仅是乡镇一级建制,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治安交通管理能力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与迅猛发展的石狮经济不相适应,各类矛盾日趋尖锐,出现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制约了石狮经济的持续发展。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石狮由镇升格为省辖县级市。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88年9月30日,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新成立的石狮市是福建省开放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是全国首次经过公开推荐、民主选拔正、副市长,率先施行公务员制度的城市。同时,党政机构的设置也超前改革,“建立一个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市党政只设13个机构。石狮市的成立,掀开石狮史册崭新的一页。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高举邓小平伟大理论旗帜,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石狮。石狮人民抓住机遇,领先发展市场经济。石狮市政府抓住制约石狮经济发展的电力、自来水、通讯等设备的建设。此外,拓宽、改建石狮五大路口水泥公路,新建一批公厕,有效治理了交通拥挤及脏乱差。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石狮市政府用活用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创办外向型企业及土地成片开发。同时,努力开拓商品销售渠道。邀请全国各地客商前来石狮参加商品展销会、订货会;组织石狮企业到北京、上海、大连、西安等地举办石狮商品展销会。

  1992年,邓小平南行讲话发表后,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政府抓住机遇,加大内引外联力度,扩大土地成片开发规模。同时,修建通往永宁、蚶江、祥芝三镇的38米宽水泥公路,兴建大堡污染控制区工业区。这些重大举措,促使石狮经济出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迅猛发展。该年,社会总产值3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2.9亿元,分别比建市前的1987年增加6.6倍和6.9倍。

  1995年,石狮市掀起第二次创业高潮。中共石狮市委、市政府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外资,创办高科技集团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八大工业园”及石湖万吨级码头及祥芝、梅林码头建设顺利,成为全市龙头项目。在农村,全面推进宽裕型小康建设,30个村街已通过达标验收。在第二次创业中,石狮建成港口型农工商贸城市,实现第二次飞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5亿元,财政总收入4.1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78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一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8位,人均纳税额名列全国第6名,居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前列。在“二次创业”中,石狮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成立中共石狮市委精神文明办公室,建立文明安全片区,创办市民文明学校,编印市民文明读本,开展群众性“绿洲”读书活动。开展军警侨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政府认真落实华侨政策,做好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接待、联谊工作,调动了一切港、澳、台同胞及侨胞的积极因素,引进外资有了重大突破,至2010年底,“三资”企业达2107家,投资总额347.51亿元,其中利用外资总额290.39亿元。至2010年,港、澳、台同胞及侨胞捐建教育、文化、卫生、交通等各项公益事业11.73亿元人民币,对乡村建设、宗教祠庙、赈灾慈善、扶贫敬老也慷慨解囊,为石狮的建设和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1998年后,石狮市充分发挥侨台优势、改革实验区优势,克服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积极作为,连续3年实现经济的超常规、跳跃式高速发展。2002年开始,受国内市场需求萎缩和后期的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石狮经济处于巩固、调整和提高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由于机制灵活、基础扎实,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四市三海”(工业立市、商贸兴市、旅游旺市、科教强市;爱海、用海、养海)发展战略,引导企业面向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培育,突出产业集群,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使石狮由初创的小县市快速发展成为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演绎一方传奇。至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3.7亿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0亿元,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3亿元,增长4.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30元,增长7.5%,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6位,全省十强县(市)第二位。电商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三、全省第一。闯出一条独具石狮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道路,创造了备受瞩目的“石狮速度”,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首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谜)之乡”等称号,获得“ 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入选“改革开放30年来30个最受关注的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最具商业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位列中国县级市竞争力百强第十一位。

  (四)

  福建综合改革实验区 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石狮市素有“小政府、大社会”行政运作模式优势,但自建市多年后,为应对上级部门条块管理、创建评先及本身事业发展等原因,多次升格、增设机构,使机构人员编制逐年臃肿。2002年,石狮市推行党政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后的市级党政工作部门设置25个,精简编制18%。精简后的编制仅占一般县级市的三分之二。此后,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的要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立市行政服务中心,市、镇、村三级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行简政放权,发展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17家,政府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服务。实行社会事业社会办,成立体育总会、科技协会、南音协会、集邮协会、绿洲读书社等社团组织30多个,这些组织经费自筹、活动自主。继续试行党代表常任制,中共石狮市历届代表均参加届中历次党代会,听取、审议市委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工作;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工作,实行领导干部差额考察制、任前公示制等制度,公开招考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现编制总额控制与人员结构管理的有机结合,先后制定《石狮市机关、事业单位调入和调配工作人员审办程序》《石狮市机关、事业单位招考、招聘工作人员审办程序》文件,至2010年,全市党政群行政编制状况从原来的整体超编精简到整体略有缺编的状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1998—2010年,石狮市在坚持农村土地延包的基础上,根据“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原则,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推进“林业三定”( 即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权改革以及农村税费改革、村财管理改革,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队等为载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促使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体制改革方面:1998年后,按照“抓大放小”方针,通过产权转让、兼并重组、政府收储土地、财政收储企业资产以及破产等不同方式进一步推进对石狮市国有、集体工商企业以资产重组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原国有企业同其他优势企业组成股份公司。同时,众多“挂靠”集体企业也“甄别”身份回归个体私营企业行业。至2005年,除经济局下属10家国有商业企业未改制也未继续生产运作外,全市市属商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完成改制。2008年,全面完成市属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革。国有、私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现经营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1998年,先后实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实施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巩固完善以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为目标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在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原有职工身份置换后彻底解除对企业的依附关系,变成城市“自由职业者”。此后,下岗失业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一道通过劳动力市场按“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公平地进行就业和再就业,并普遍实行合同制或以合同制为基础的劳务派遣制。至2010年,境内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起“五险一金”为基础的劳动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户月人均360元。住房制度改革方面:1998年后,在出售公有住房基础上,普遍采用“个人集资一点、单位(财政)补一点的办法”推行干部、职工集资建房,有效解决干部职工住房难题。全面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职工购房奠定基础;实施安居工程,启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开放住房二级市场,成立房地产交易中心,允许职工购买的公房、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开启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对购买商品房者给予办理常住户口、办理购房抵押贷款,减轻相关税费等优惠措施,促进空置商品房的销售。至2015年,累计发放公积金贷款户数3756户,发放贷款金额11.86亿元。新市民按积分入住的办法进行补贴,共有88位新市民分别获得5—12万元的购房补贴,共计998万元。

  以服装制造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后,大量侨货、港货源源不断涌入,“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使石狮成为各式“洋装”“洋货”的集散地,给石狮服装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此后,石狮服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鞋帽业、五金机械、印刷包装等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壮大。1998年后,石狮开展第二次创业,稳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园区建设,确立“民营立市”和“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制定一系列扶持发展民营企业优惠政策措施,各企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同时向国际市场拓展。2002年,石狮市实施“四市三海”战略,继续深化“小城市大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增长方式,被中国纺织工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称号。2004年12月,中共石狮市委通过《水果拉霸机,水果老虎机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决定》,以“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主导产业”为目标,引导、支持纺织服装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石狮纺织服装业迎来首轮发展高峰。同年,市委、市政府制定《水果拉霸机,水果老虎机加快五金机械、印刷包装、鞋业鞋材、体育用品、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六大类产业发展的决定》,在突出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壮大升级的同时,大力培育五金机械、印刷包装、鞋业鞋材、体育用品、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六大产业,促进各产业由“石狮制造”向“石狮创造”转型,推进产业经济向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良好、资源节约型发展,新建PTA、王老吉饮料、鹏程纺织、致高纺织等一批重大生产性项目,相继出现一批龙头企业和省、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至2010年,初步形成纺织服装、鞋业鞋材、电子科技、精细化工、五金机械、仓储物流六大产业集群。形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和运行机制。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651.72亿元。其中,纺织服装产值311.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47.8%。全市累计有3家企业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8家企业产品获过“国家免检产品”称号,64家企业产品获过“福建名牌(农)产品”称号,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4件,福建省著名商标97件,泉州市知名商标59件,注册商标16756件。涌现出野豹、爱登堡、彬伊奴、卡宾、帝牌、威兰西、华联等一大批名牌企业。以石狮为中心连接晋江及泉州其他周边地区而形成的福建服装板块聚集服装企业6000多家、纺织企业1000多家、漂染后整理企业100多家,辅料企业1000多家。石狮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服装板块,是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基地、亚洲最大专业服装市场、全球纺织服装采购基地。2015年,纺织服装业完成产值475亿元,增长10%,荣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动奖。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服装设计师协会,集聚240名设计人才,526家服装企业抱团成立淘工厂联盟,荣获全国网商创业最活跃县市第3名。

  以出口贸易为主导的商贸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衣服、布料为主的大量侨货、港货源源不断涌入,散布石狮大街小巷,从“估(故)衣摊”到成衣市场,石狮以服装款式新颖、种类齐全成为全国著名的服装市场,展现“全国跑石狮、石狮跑全国”“小香港”般的繁华。1998年后,石狮市抓住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的机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商贸、港口、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服装城和布料、辅料、小五金等一批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城市经济,港口物流发展成为新亮点,石湖港实现首次对台直航。同时,利用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9?8”(厦门)投洽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外商投资第三产业,促进石狮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形成、发展、升级以及产业链的成龙配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营结构的不断变化,通过资产重组完成改制的国有、集体商贸服务企业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与其他民营企业共同发展、平等竞争,并逐步开发直购直销、批零兼营等多渠道业务和开放的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为扩大产品出口,政府及时调整扶持外贸出口的相关政策,培育增加自营进出口企业,外贸企业也努力开拓境外基地,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随着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双方贸易成本降低,石狮众多企业采取各种措施抢抓机遇。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2亿元,增长12.3%,全年自营出口213762万美元,进口26217万美元,自营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外贸公司有龙整、外投、捷胜等60家,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6.38%。外资企业支撑着纺织、染整、服装、五金配件、体育用品、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升级与发展。当年第18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签约项目金额6.04亿元。

  以海洋渔业为重心的农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在耕地资源总体缩减、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石狮市贯彻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渔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石狮港湾众多,海域面积968.5平方千米,沿海浅海面积109,62.13平方千米,滩涂面积20.54平方千米。海域处于外海高温高盐暖水和沿岸低温低洋冷水团交汇处,是南来北往鱼群必经之地,是福建省重点渔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鱼类近千种,其中经济鱼类215种,常见100多种。海洋渔业是石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心。1998年,石狮市积极实施以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为基本框架构的蓝色产业工程。2002年,市委作出《水果拉霸机,水果老虎机实施“爱海、用海、养海”发展战略的决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财政投入,新建、扩建渔港,进一步推动全市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渔业生产单位加大渔船技术改造,积极发展远洋捕捞,不断开拓外海生产,建立和健全捕捞风险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养殖经营,水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石狮沿海5个镇、人口18万多人,其中专业渔村20个,渔业人口5万多人,海洋捕捞总产量415662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5家,水产养殖面积1171公顷,海水养殖35746吨,水产品加工厂90家,水产加工品总量237866吨,产值492287万元,当年渔业产值27.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4.6%;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含渔业一二三产业)48.15亿元,渔区人均收入12695元,位居全省渔区前列。是全国“渔业百强县(市)”和全省“渔业十强县(市)”之一,同时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规范化管理,获“2014—2015年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称号。

  (五)

  城镇化水平居全省县级市首位 1998年后,石狮市坚持“一市一城”的规划思路和海西宜居宜业的滨海花园城市建设目标,旧城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同步推进,不断向四周、向农村拓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02年石狮服装城的动工兴建,有力带动整个西南片区拓展;公务大厦、人民广场、德辉广场、百德?康桥假日、濠江国际、濠江丽景、畔山云海等建设和八斗自然村的拆迁改造,大力拓展东部区域;体育场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龟湖公园等文体中心区建设,使新区向东北角不断延伸。2008年,石狮成为福建省唯一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的城市。2009年,蚶江、祥芝两镇纳入泉州市核心区。至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37.5平方千米,滨海五镇及所辖各村(社区)建设高度城市化,已成为石狮城市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率达77.8%,位居全省县级市首位,进入全国县域城市化先进行列。

  城市基础设施高度发达 1998—2015年,是石狮市交通建设迅速发展的18年。石狮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的要求,倾全力、斥巨资,大力扶持发展交通事业。致力于延伸并完善公路网络,沿海大通道、石锦大道、石泉二路、石狮大道、石东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石湖大道等主干道工程相继动工建设,道路里程数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道路等级、品位方面也实现质的飞跃;加快港区航道建设,投入巨资建设石湖港区,推动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水陆交通运输业逐步突破“统一计划、统一调拨、统一结算”高度集中的管理机制,形成国有、集体、个体等多层次、多形式参与竞争的格局。至2015年,石狮的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全市客运站3个、客运公司7家,客运汽车374辆,日发客运班次2000班,每日客流量57000人次,与全国21个省(直辖市)及全省所有县市有直达客运班车,是福建省旅客集散地;有货运企业73家,货运车辆7303两;出租汽车企业1家,出租车300辆;公交企业2家,公交车238辆,共开通营运线路23条,日发班次2516班,日均客运量约4万人次,全市有公交场站4个。石湖港成为泉州港中心港区,全市有港口泊位10个,其中500吨级2个、1000吨级1个、3000吨级2个、5000吨级1个、1万吨级2个、3万吨级1个、5万吨级1个,全市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3306万吨、151.9万标箱。

  电网、能源改造不断升级。1998年,石狮市全面铺开电网改造工作。2004年,实现通往福州、厦门双回供电线路架设,电网结构日趋合理,城区供电网实现双电源供电,农村主干网和农村配电网络优化完善。继祥芝大堡工业区的石狮热电厂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之后,加大能源替代宣传推广力度,推广电蓄冷蓄热设备。2006年,石狮市垃圾综合处理厂发电项目开工;同年,开展全国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2009年,清源水煤浆热电厂在鸿山镇东南部海滨动工。2010年,石狮鸿山热电厂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每年可增加供电量60亿千瓦时,并实现集中供热、节能减排,取代周边3个工业区120多台分散工业小锅炉,其节能、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2015年4月,二期工程完工,建设两台福建省单机容量最大的1000兆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是典型的绿色环保项目。全面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全市农村实现电气化。

  邮政、电信、快递等构建大物流核心圈。1998年,邮电分营,石狮电信局和邮政局成立。1999年,移动公司独立运营。2003年,中国联通进驻石狮,境内电信业形成三家竞争运营格局。此后各电信企业以市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为基础,大力发展国际互联网、数据、彩铃等新增业务,提高通讯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石狮的快递从诞生之日起就采取贴身、高效“门到门”的服务方式,提供了传统邮政难以满足的服务,促使服装生产与商贸实现一体化,商店与厂家、客户零距离,大大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正式施行,快递业与邮政业一道取得同等的现代物流法律地位,境内快递业出现爆发式增长。2010年底,石狮服装城物流配送区工程全部完工,构建石狮大物流核心圈。2015年,全市加快“划行归市”,以石狮服装城为产业聚集点,建成海西电商城、国际轻纺城、辅料城、建材城、青创城网批中心、富星电商仓储物流园区等6个大商贸平台,推动市场、电商、物流等集聚发展。

  新农村建设各具特色 1998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引导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2001年,农村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之后,石狮市以持续发展型、工业拉动型、劳务带动型、商贸推动型、服务产业型和社会互动型等特色新农村建设典型为示范,掀起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热潮,各示范试点村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结合小城镇和“七大片区”开发改造建设,统筹考虑村庄道路、供排水、绿化、公共设施用地等相关要素,规划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石狮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公交车、通水泥路,实现户户通有线电视,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县”称号。涌现出前埔村、前山村等6种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期间,祥芝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宝盖、蚶江、灵秀、鸿山、祥芝、锦尚等6镇入围全国千强镇。至2015年,石狮市有21个典型培育村(社区)申报项目,2个列入泉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5个“泉州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村列入2015年泉州市级“两村一带”项目。

  (六)

  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 1998年后,石狮市实施“科教兴市”“科技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项目为抓手,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新农村科技示范镇建设,实施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升级及信息化建设、锅炉尾气余热回收系统、渔业安全生产及信息数字化服务建设、海洋鱼类冷冻鱼糜技术开发等具有石狮优势和特色的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推进服装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至2015年,石狮市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十二连冠,被列为省知识产权强县,拥有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国家众创空间1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与此同时,教育部门积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实施“双高普九”,组织实施“全国农民工综合服务示范城市”工程,出台取消收取寄读费等相关政策,实现外来人员子女入学与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一视同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开始为生存积极图强升格或转制重组,加快闽南理工学院、泉州泰山航海学院建设,全市教育事业在较短时间内超常规、跳跃式发展。2010年,石狮市被列入全省首批接受创建“教育强市”评估县(市),石狮教育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各学段、各类别,初步构建一个完整的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2015年,石狮市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国的第16个教育改革实验区,于7月签订合作协议,借助国家级教育智库的科研优势,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1998-2010年,石狮市文化工作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巩固南音、灯谜、舞狮等传统优势文化,光大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永宁城隍文化节等区域特色文化。各文化团体积极开展灯谜、表演、笔会、展示等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民间文化、侨台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的发展。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文艺作品在各种展演活动中频频获奖,获得省级文艺奖项200多件,入选和获得国际及全国的文艺奖项共130多件。期间,石狮市先后获“福建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文化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谜)之乡”称号。启动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姑嫂塔等3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出台《石狮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传统建筑保护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有13个项目纳入保护范围。《石狮日报》发行全国,《收藏快报》驰名两岸。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行业、系统职工群众性比赛活动经常性开展,乒乓球、篮球、广场舞等成为部分群众日常体育健身活动,传统体育、学校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人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不断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深入人心。蚶江北狮队连获全国农运会冠军并获国际比赛冠军,被誉为“天下第一狮”。石狮少年足球队代表泉州出征第14届省运会夺得银牌。体育设施不断加强,设立柔道、摔跤2个国家级训练基地,建立石狮市军民共建龙狮训练基地。石狮市先后获“全国体育先进市”“中国武术之乡”等称号。卫生方面,1998年后,石狮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2001年,终止实行40多年的公费医疗制度,先后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石狮医改工作被列为全国试点;医疗技术设备不断更新,疾病防疫和健康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稳步推进,城乡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期间,石狮市先后获省“灭蟑先进城区”和“国检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至2015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7个,卫生技术人员2704人,执业医师1156人,注册护士1121人,全市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市民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及20分钟医疗急救圈得以巩固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 1998—2002年,石狮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为石狮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2003年1月,在福建省第八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考评活动中,石狮市跃居福建省县级市第二位。2003年后,以创建文明乡镇活动为载体,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建设现代新农村紧密结合,深入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等活动,巩固深化军民共建成果。2008年,石狮市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提升道德水平、提高全民素质、树立现代观念、优化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核心内容,扎实开展城市文明创建活动。在当年的第二届省级文明城市初评中,石狮市获福建省总分第一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三连冠;祥芝镇、灵秀镇分别通过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考评。2009年,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规范政务行为、建设平安石狮、规范市场秩序、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城市品位、提高环境品质、构建长效机制等工作为抓手,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当年石狮市获“省级文明城市”二连冠。2010年,组织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讲礼貌、懂礼仪”“守秩序、见行动”“手牵手、促和谐”为主题的13项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行动,开展推选“中国好人榜”“福建省好人榜”等道德模范活动,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获福建省县级市第二名。此后,把落实文明创建指标转化为各部门、各镇(街道)、各村(社区)的常态工作目标,2015年12月,以优异成绩提名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

  人民生活步入富裕阶段 20世纪90年代,石狮城乡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1年,石狮农村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人民生活进入宽裕型水平,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此后,人们的消费档次提升,消费结构优化。2002年后,石狮实施“四市三海”战略,推动石狮经济转型升级,有效控制市场物价,注重共同富裕,通过民政保障、社会慈善、海外捐助等形式,扶助弱势群体,进一步提高全体市民的生活水平。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在全市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农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8年,恩格尔系数41.2%,接近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40%,达到富裕型标准。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492元,年增长率8.1%。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8.59亿元,比1998年翻了四番。至201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189元、19625元,医保、社保综合覆盖率达100%,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汽车101.5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61平方米和73平方米。

  回顾过去,催人奋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举国上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石狮人民正积极应对解决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快速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中共石狮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四个全面”( 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融入福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使石狮更具活力、更具魅力。

  我们相信,石狮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