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打造生态环保扶贫示范村 环保助力绿色脱贫与振兴

2019-10-24

2019-10-24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张媌姮 孙炳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此,良好生态环境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而且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动力,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目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任何一个村镇来说,无论是精准脱贫还是乡村振兴,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都必须注入“绿色”基因,坚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以保证生态环境能够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实现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2018年,生态环境部从围场县选了4个、从隆化县选了3个不同生态类型、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程度、不同代表性的典型村落开展示范村建设,以期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出一条绿色脱贫与绿色振兴的路径,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推而广之。

  示范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方帮扶力量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示范村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和成效。

  首先,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示范村建设极大地统一了思想认识,尤其村“两委”转变了生态环境保护是“有钱后想的事”的观念,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就是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对其重要性达成了统一共识。示范村建设还进一步加强了县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围场县县长亲自督阵,直接指派了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牵头负责,由县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同组建了农村环境治理专班,形成了现场决策的办公机制,大力推动了农村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其次,进一步统筹协调,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推动了农村环境中共性问题的落实解决。通过示范村建设,有效地将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有机整合,从县级层面整体落实解决相关问题。比如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不仅是示范村的问题,更是全县农村的共性问题。隆化县采取了全域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模式,还引入了有机肥生产企业,解决了畜禽粪便治理问题。围场县正在大力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准备用源头减量的方式缓解垃圾问题。目前全县集中为各村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转运车,下一步还将为乡镇集中设立垃圾中转站。

  第三,进一步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发展成效初显,为绿色振兴打牢基础。为实现产业生态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生态环境部对两县47个贫困村进行了土壤有机检测,其中4个示范村都具有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种植基础。有机农产品认证一般需要经过1-3年左右的时间,一旦有机产品认证成功,届时将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同时也将促进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发展有机产品,其中一个示范村借助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玫珑瓜)种植。该产业的成功引入,不仅让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了部分收入,还通过村集体种植吸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村民也有了可观的分红收入,带贫减贫机制明显,脱贫致富效果显著。

  示范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示范村建设,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

  一是基层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推动示范村建设的同向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示范村除了村“两委”班子,还有从省级直属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及生态环境部定点帮扶团队。目前,在生态环境部定点帮扶团队的大力推动下,大家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非常关注并达成共识,但进展较慢。村镇、县和各方帮扶力量没有完全形成“一起干”的同向合力。

  以围场县为例,县级党委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财政吃紧,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覆盖面有限。围场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全县每年的固定支出40亿元,剩下30亿元的缺口几乎全部来自中央和地方的转移支付。而有些拨付资金需要县里配套才能使用,所以某些钱只能“存在账上”。另外,权威的、专业的科学决策支持也比较缺乏。

  二是缺少适宜于当地的环境治理技术,个别“好政策”不好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是垃圾、粪便和污水。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三方面问题不少。就围场县而言,在垃圾处理方面,大部分村都面临着垃圾“没处去”的尴尬。围场县只有一个垃圾填埋厂,目前已经超负荷。有试点的小型焚烧厂,由于运距的问题,只能解决个别村的垃圾。如果建垃圾焚烧厂,全县垃圾量不够,日常运维费用难以承受。对当地来说,急需经济实用的治理技术。

  在牲畜粪便处理方面,对于山地较多、海拔高、气温低的村,急需技术突破。村民养殖分散,规模不等,粪便集中收集有一定困难,且收集后没有销路。村里几乎都是林地,没有种植,没有消纳需求。要想把大量的粪肥施用到林地里,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才能完成山地施肥作业,对于普遍高龄的农村劳动力而言,只能“望肥兴叹”。

  在改厕方面,双瓮式厕所在围场县有些“水土不服”,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有的村年平均-1℃,冬天更是高达-40℃,冻土层厚达2.5米。双瓮式厕所到了冬天全部冻住了,因为不能水冲而无法使用。

  在污水处理方面,中央设有专项扶贫资金开展污水处理的试点,但政策要求污水处理装置只给贫困户配备,非贫困户不配。由于污水处理装置需要用电,对于贫困户来说,家里人少,污水量不大,加上舍不得用电,很多户索性彻底不用了。反而是村里一些大户,污水产生量大,愿意用也有能力用,却没有“资格”用。

  三是村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和基层党组织“实力”决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同为贫困村,都是示范村,村容村貌却差别较大。有些村自发开展了环境卫生的治理,但有的村依然比较脏乱。究其原因,一方面和村民的思想认识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还与村里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有关。如果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或者资金量较小,村“两委”在村里的威信和对村民的激励约束能力就较弱,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推动村集体事务的发展。如果本村有较充裕的集体经济来源,就能够自主开展一些评比、奖励的活动,组织开展村民自治的能力也会相对较强。

  绿色脱贫与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组织贫困县领导深入学习“两山”理论,把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贫困县的脱贫振兴领导小组,把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放入领导小组工作议程之中,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的工作制度。研究建立驻村工作机制,加大对村里的人才支持力度,如村官。建立一支可以依靠的科技队伍为贫困县示范村的具体问题把脉问诊,对症开药,提高投资效益,防止出现花钱办不好事的情况。

  二是继续推动示范村建设,形成全县推广方案。建议设定示范村建设两步走目标,首先解决村里突出的环境问题。针对示范村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的处理技术进行试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示范,比选出最佳的技术方案。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机制试点。同时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抓手,推动村里的乡风文明和生态宜居建设,逐渐探索建立适宜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的治理模式。然后在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提升乡村的绿色家底,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绿色。

  三是进一步增加和扩大示范村试点示范的内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期,增加试点内容。增加或扩大经济政策、环境管理工作试点内容。比如小范围开展农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政策试点,通过经济手段撬动农村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比如针对农村民宿、餐饮等新兴商业体在垃圾、污水等方面的排放量进行统一管理,以及环境管理如何深入到人口稀少、区位偏僻的贫困山村等。在有条件的示范区增加发展集体经济的试点内容。比如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促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改革;探索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如何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的保障机制。

  四是环保产业开发研究向贫困地区倾斜。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村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研发治理技术,将科技论文写在农村环境治理上。针对围场和隆化县示范村人口稀少、布局分散、海拔高、气温低的特点,解决供水、污水、水源地保护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厕所改造等问题,解决山区林地多的情况下的禽畜养殖污染问题。加大有关环保产业(技术与设施)的针对性研发和成果转化。

  五是大力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场合或机会,利用各种媒体或宣传工具(如印发宣传材料和宣传板面),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开展农村环保普法下基层、环境科普下乡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知识,培养起村民践行绿色生产生活的行动自觉,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能力。

  六是各级政府加大对生态型贫困县的政策支持。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型贫困县的支持力度,省市级政府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类项目的设计立项时,要充分考虑贫困村镇的财政实力,对于贫困县尽可能配齐项目资金,有针对性地免除地方提供配套资金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示范村的垃圾处理政策等,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去哪儿”的难题。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监管,将农村生态环境逐渐纳入督察执法等考核内容。全面客观评估重点生态功能县的生态价值,建立生态转移支付标准,尤其是要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标准,避免不公平。

  (注:此文为生态环境部“脱贫攻坚与绿色振兴”主题征文一等奖获奖作品。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9年10月14日三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水果拉霸机,水果老虎机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