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464号建议的答复

2024-08-26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4-08-26 来源:生态环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崔海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助力经济发展的建议”,由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碳交易法律法规

  在完善碳交易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方面,我部先后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3个管理规则,以及发电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技术规范和监督管理要求等,对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核查、配额分配、配额交易、配额清缴等关键环节,作出全流程明确要求和规范。202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目前,已形成由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组成的多层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体系。

  下一步,我部将以《条例》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套制度建设,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依法依规管理,保障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

  二、关于创新碳金融产品

  根据《条例》,我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重点排放单位按照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以及配额分配等规则,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活动,并在全国统一的交易机构进行集中统一交易。

  2024年3月,我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逐步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不断加强碳市场体系建设和绿色金融服务工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绿色政担贷”“矿山复绿贷”、可持续挂钩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等“碳账户+金融”融资模式,有效激发了碳资产的金融属性。目前,一些国内地方试点碳市场已推出基于地方碳市场配额的碳金融衍生产品,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及推出基于全国碳市场配额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可行性,引导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信息披露等方面强化碳金融创新。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市场建设重大部署,继续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会同有关部门在实现全国碳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和有效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逐步扩大我国碳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引导更多金融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三、关于建立跨区域碳交易平台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选择发电行业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2019—2020,2021—2022),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我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实行统一的行业核算、统一的监管规则、统一的交易结算、统一的配额分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后,市场建设工作重心已从试点探索阶段转向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开展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暂无必要自建跨区域碳交易平台。

  《条例》明确了全国碳市场和目前地方试点碳市场的关系和要求。一是明确不再新建地方碳市场。二是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企业不再参与地方试点碳市场。三是地方试点碳市场应当依法依规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支持京津冀地区深入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并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4年8月2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水果拉霸机,水果老虎机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