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景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气候投融资支持力度的建议”,由我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设立气候投融资领域主题基金
2020年,财政部会同生态环境部、上海市共同发起,联合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有关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总规模885亿元,主要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支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基金设立以来,不断强化监管举措,推动稳健高效运营,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基本实现投资领域、区域全覆盖,充分发挥了基金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投资“国家队”积极作用。另外,通过不断加强对全球环境基金(GEF)、绿色气候基金的战略引领,积极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及GEF赠款,支持国内绿色低碳项目。
中国证监会鼓励基金管理人开发涵盖环保、低碳、新能源等绿色主题的公募基金,支持投向绿色低碳领域的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注册推动开发绿色指数化产品等创新产品。截至2024年3月底,全市场共有331只绿色主题公募基金,存续规模合计3042.11亿元,涵盖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环保、低碳、新能源等主题。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为加强资源统筹,避免重复投入,新设专项资金(基金)和政府投资基金,应在深入评估论证基础上按程序报批。对代表提出的支持事项,财政部考虑通过现有经费渠道、发挥现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予以支持。中国证监会将鼓励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建立绿色金融业务体系,积极承销绿色债券,开发绿色主题公募基金,设立绿色创业投资基金和绿色股权基金。
二、关于加大气候投融资相关债券发行支持力度
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加强各项机制建设,完善绿色债券市场体系建设,持续完善绿色债券投资环境、提高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质量,指导发布《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等,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绿色债券发行增速明显。绿色金融产品谱系逐步完善,包括绿色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企业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子品种。创新推出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转型债券等。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为企业适应气候变化畅通绿色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丰富气候投融资相关债券金融产品,做好债券发行和投资。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 3.58万亿元,余额约2万亿元。其中,累计发行用于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绿色债券2592.46亿元。
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统一了国内绿色债券项目的认定标准;指导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推动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接轨。之后,沪深交易所适应性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2号-专项品种公司债券》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7号-专项品种公司债券》,调整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进一步完善明确绿色债券相关标准。明确绿色债券及其子品种碳中和绿色债券、蓝色债券的发行标准和信息披露要求。2023年,中国证监会与国务院国资委共同发布《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通知》,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完善央企绿色债券融资支持机制。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有关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做好气候投融资相关金融服务,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力度。
三、关于完善气候投融资相关标准及激励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 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1.12万亿元,其中97%投向风电光伏等具有显著减排效应的新能源项目。
金融监管总局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加强监管引领。会同相关部门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研究完善支持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等绿色金融政策。二是完善统计监测。健全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明确绿色项目的认定依据和统计标准,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27.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三是优化考核评价。将绿色金融实施情况纳入银行保险机构日常监管,制定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组织21家主要银行开展绿色信贷自评价,指导银行业协会开展绿色银行评价工作。四是丰富产品服务。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立足职能定位,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根据绿色低碳项目融资和风险管理需要,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气候投融资相关标准和激励政策,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探索相关激励政策,推进气候友好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关于加强气候投融资领域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气候投融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2021-2024年,连续四年举办气候投融资专题培训班。其中,三次纳入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重点研修计划”,累计培训700余人次。同时,编制气候投融资专业教材,搭建气候投融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平台,培养气候投融资专业人才队伍。
教育部高度重视气候投融资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一是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有金融学(含:保险学)二级学科。同时,目录中还设置了金融专业学位类别。截至2024年5月,全国共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82个、硕士点192个,金融专业学位硕士点 232个,均可培养相关人才。二是支持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按有关规定,自主设置能源与气候经济、低碳经济管理等二级学科点或交叉学科点,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相关领域硕士点、博士点建设。三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设置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等相关本科专业。
同时,教育部不断加强气候投融资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在首次发布的《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2022年)》中,纳入碳资产管理、区块链、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等与碳金融碳管理相关的学科专业领域。2023年,确定北京大学等16所高校为首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高校,加快建设一批支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平台。支持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高校与相关企业建设“‘双碳’目标下绿色投融资管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绿色低碳背景下经济类特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等相关项目,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强气候投融资相关领域人才培养。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气候投融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教育部将继续支持气候投融资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同时引导推动学位授予单位精准对接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4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