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由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更好发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作用
2023年6月1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2023年工作要点,其中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对领导小组职责、审议事项等进行了规定,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们将在领导小组领导下,落实好2023年工作要点,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化。
我们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严格按照IPCC制定的国际通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开展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我国已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提交并公布了1994年、2005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完成了两轮国际磋商与分析,清单结果符合国际履约要求,数据质量得到国际专家认可。我们正积极推进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常态化进程,开展了2015年-2020年连续年度清单编制,研究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案》,并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修订。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方案和机制,引导相关各方积极参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加强在《巴黎协定》强化透明度框架下清单编制能力建设,做好《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修订工作,在符合省级实际的情况下,做好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衔接,探索市(州)级、县(区)级及更小区域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学与可行性。
二、关于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立法
为落实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相关任务,2011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法律起草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应对气候变化立法首次被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中的研究项目。经反复研究,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行业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应对气候变化法的法律草案框架已基本成熟。《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列入2023年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制定并推动出台一部专门性的“应对气候变化法”,系统规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内容。持续推动《条例》立法进程,配合立法部门争取尽早出台。
三、关于设置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年度预算
根据《公约》及其相关缔约方会议决定,《公约》资金管理机构全球环境基金为非附件一缔约方编制国家履约报告提供资金支持。我国在《公约》框架下报送的历次国家气候变化履约报告及相应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均申请了全球环境基金资金。2023年财政部通过生态环境部部门预算安排资金,支持碳市场管理和排放清单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融合清单编制等项目。省级及以下清单由地方政府自主开展编制。各地可结合实际将确有必要的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申请国际履约资金以做好履约工作,做好国内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
四、关于夯实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数据统计
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明确了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等重点任务,提出了夯实统计基础等保障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相应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修订《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报表制度》和《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数据需求表》,进一步理顺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机制。2023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国家统计局持续改进和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和方案,做好水力等发电机供热统计;按照现行的能源统计方法制度,能源平衡表编制中涵盖了煤、油、气、电、可再生能源等品种,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完整。修订完善《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完善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调查中涉及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的产品产量基础指标。下一步,有关部门将不断夯实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数据统计,推动《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贯彻落实,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统计改革发展。
五、关于扩大碳市场容量,提高碳配额抵销比例
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并于2021年7月顺利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覆盖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截至2023年8月23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46亿吨,累计成交额114.17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组织其他高排放行业做好相关基础工作,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增加市场交易主体,更好发挥市场功能。
六、关于丰富自愿减排市场,开展“蓝碳”碳交易试点建设
2012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初步建立。2017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项目、减排量等备案申请暂缓受理,已备案的减排量可继续参与市场交易。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积极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配额清缴。为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建立全国统一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组织修订相关技术规范,组织建设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开展方法学评估遴选。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在修改完善后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力争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择优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逐步扩大自愿减排市场支持领域。海洋蓝碳能否形成长期稳定碳汇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我们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有关建议,对蓝碳等碳汇项目纳入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深入研究论证,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
七、关于鼓励资产评估、会计、金融等机构参与碳资产管理服务,繁荣碳市场交易
财政部深入开展碳资产评估相关课题研究,鼓励资产评估机构积极参与碳资产管理服务,为碳资产的计量和定价提供价值尺度和参考依据;2019年12月制定印发《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会计科目设置(设置“碳排放权资产”科目)、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列示和披露等进行了规范。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碳资产评估领域的研究,适时研究制定该领域专家指引,规范专业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行为,服务碳资产交易管理。建设碳市场、发展碳金融必须循序渐进、有序实施,在实践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我们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有关建议,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研究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可行性,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八、关于支持广东、深圳碳交易试点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探索试点融合跨区域碳交易模式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相关要求,生态环境部正在推进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统一管理规则、交易场所和监管机制,碳交易在全国统一场所内根据统一规则进行交易。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2021年12月,正式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2022年8月,确定23个试点地方。引导试点地方积极探索,力争形成优秀经验实践。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优惠金融服务。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建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结合自身特殊优势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营造良好气候投融资政策环境,为广东省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九、关于加强课题研究,强化碳市场风险应对
生态环境部支持技术支撑团队对金融组织、个人等进入碳市场交易的可行路径和风险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目前,已委托相关技术团队、科研院所开展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的课题研究。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3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