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以生态文化国际化拓展我国对外开放之路的提案”由我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参与生态环境领域国际性事务,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谈判和履约,广泛开展双、多边合作,加强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合作,不断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合作平台,打造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高端智库,为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支撑保障。您提出的相关问题和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一、重视生态文化国际化的意义和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国际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种国际场合阐释生态文明理念,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2020年—2022年,习近平主席先后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国际社会阐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哲理的重要论断。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文件中,也体现了对生态文化国际化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享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经验,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提出,借助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湿地公约等缔约方大会、“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契机和平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的双多边对话合作,增强伙伴关系认同,推动知识、信息、科技交流和成果共享,提升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环保故事,如您所言,将生态文化的国际化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和路径。
二、有计划地组织生态文化国际论坛和会议
经中央批准,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国务院领导同志与欧盟领导人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绿色金融、清洁能源等议题开展交流。截至目前,已举办三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发布《联合新闻公报》,有效促进了中欧在双多边环境与气候治理中的沟通协调、凝聚共识,丰富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双边层面,生态环境部定期举办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中德环境论坛、中德环境与气候工作组会、中挪环境合作协调员会、中新(加坡)环境政策对话会、中韩环境部长年度会晤、中俄环保合作分委会会议、中哈环保合作委员会会议、生态环境部—联合国环境署年度磋商会议等对话交流活动,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
地区层面,生态环境部定期举办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周、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环境部长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环保合作部长级会议等国际交流活动,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打造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高端智库平台,每年召开年会,邀请国合会中外委员及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重点问题开展讨论,提出政策建议。设立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机制、绿色“一带一路”、全球海洋治理、数字化与绿色技术、贸易与可持续供应链、流域高质量发展、环境与气候可持续投资创新机制等8个中外联合研究项目,定期举办相关研讨会。
建设“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圆桌会、成果发布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和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环境与发展领域重点议题,充分发挥现有机制和平台作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持续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三、举办生态文化产品类别的国际行业博览会等
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始办于1986年,是我国首个国际性环保展览会,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生态环境部提供指导。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21届,现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全产业链交流、发展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向全社会集中展示国内外环保科技创新成果、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最新实践和产业发展成果。2023年4月,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展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改革开放 绿色共享 合作共赢 创新发展”为主题,设置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主题馆,增设“双碳”“海洋生态治理”“无废城市”等专题展区。同期举办第五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设主论坛和分论坛等近30场同期活动。
此外,我部还积极支持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展览展会,支持香港举办国际环保博览会,支持澳门举办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鼓励相关单位和企业积极参展,交流技术经验,拓宽环保产业市场。
四、实施生态文化走出去战略
我部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和社会力量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我部牵头组成中方代表团赴埃及参会,并在会场搭建了中国角,举办45 场边会活动,通过展板展示、实物模型、视频展播、书籍展赠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的成就。“中国角”系列活动动员了包括政府部门、地方省市、科研院所、企业和民间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方所长、汇集各方力量,全方位、多层级、广角度与国际社会分享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实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中国作为主席国统筹组织了8场主题展示活动和37场边会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向国际社会宣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就,展示了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贡献和中国方案。边会主办和协办单位包括国际组织、科研机构、NGO、企业、媒体和地方政府等共138家单位,线上线下6500余人参与了边会活动。边会主题丰富,涵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生态保护红线创新、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和国家公园建设、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等十余个方面。通过主旨报告、案例分享、圆桌对话等多种形式,充分彰显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和个人行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中国实践。
关于您建议的设立生态文化国际发展基金,我们将深入研究其可行性。与此同时,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渠道和合作资源,鼓励和支持相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智库、学者等多元主体积极“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五、打造生态文化国际品牌
“绿色丝路行”是我部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框架下打造的一项国际品牌,也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领域首个旗舰型国际传播品牌与平台。首届“绿色丝路行”项目于2022年7月启动,以“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绿色丝路故事”为主题,共征集到来自近70家机构200多部作品,包括“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案例、故事及人物素材。经过专家评审,甄选出5个优秀案例:《一封斯里兰卡的来信》《遍布世界的中国科技》《构建北非生态大道》《东盟绿色使者的治水之旅》《沙漠里的清洁能源》,内容集中体现了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举措持续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合作伙伴。系列节目将被译制成多种语言,自2023年5月起,依托五洲传播中心的《丝路时间》栏目,登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西兰、波兰、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加纳、坦桑尼亚、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与新媒体平台,将中国的绿色理念与成果传播给世界各地观众。目前,“绿色丝路行”(2023)已于5月10日启动征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绿色丝路行”国际品牌,研究开展形式更加丰富的交流活动,谋划制作更加生动、传播力更强的影视作品,推动产出更多形式的生态文化产品,全面展现美丽中国建设成就。
六、实施国际人才交流与培养计划
“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是我部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施的一项人才交流与培养计划。该项目自2016年实施以来,开展了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环境官员的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研讨、面向在华留学生等青年群体的对话与交流、面向企业界的环境责任与伙伴关系建设等活动。截至目前,已培育来自120多个国家的超3000名“绿色使者”,在帮助相关国家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同时,也为展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推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南南环境合作的典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合适的交流活动,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人士,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推动生态文化国际化。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23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