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炮战前线 今朝美丽海湾
“天之涯,海之角”,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泉州东南部围头湾,有一处与海亲密相拥的半岛,它就是围头海角。围头海角海岸线曲折绵长约6500米,是祖国大陆距离金门岛最近的地方。这里曾经是“八二三炮战”阵地前线,也是“中国海峡第一村”——围头村所在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泉州市围绕“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目标,着力建设“美丽海湾”,勾画出一幅海洋生态文明新画卷。围头海角,正是这新画卷中的一抹靓丽蓝。
一、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这里“水清滩净”,是碧海银滩的泉州样本。
凝聚合力,多方共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美丽海湾”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依托市、县两级环委办,建立陆海统筹、河海兼治、上下联动、多方共治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陆海统筹,综合治理。一是强化陆源污染管控。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构建围头湾入海排污口“一张图”;综合治理海漂垃圾,形成“岸上管、流域拦、海面清”的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机制;加强沿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埋设管道27公里,建设污水处理工程2个;推进实施8家污水处理厂尾水深海排放工程。二是强化海上污染防治。编制《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制定《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监管联单制度》;清退超规划养殖面积697.18公顷,出台《泉州市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行动方案》。
据监测,“十三五”期间,围头海角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稳定保持100%;海岸带环境卫生月均考评成绩从2015年的不到60分提升到近3年连续稳定保持90分以上。
二、生态保护持之以恒
这里“鱼鸥翔集”,是海洋生物的栖息天堂
科学规划,严格保护。严控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常态化开展海岸带“四乱”整治。建设生态海堤2100米,修复沙滩岸线1100米,营造鸟类栖息地23公顷。融合围头海角历史文化,建设东海岸“木麻黄防护林”、战地公园“台湾相思林”、围头角“海峡姐妹林”、和平公园“红色百将林”、月亮湾“旅游生态林”等五大海岸带绿色景观名片。
取舍有度,精心养护。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伏季休渔制度。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增殖养护,放流鱼苗3000多万尾。成立全国首支村级“保护海上野生动物志愿队”。
据调查,围头海角海洋生物逐年多样,木麻黄、月苋草等十多种珍稀植物在这里生长;“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等濒危鸟类在此栖息;“海洋精灵”中华白海豚也常在此嬉戏游玩。
三、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这里“人海和谐”,是宜居宜业的幸福海角。
尊重自然,人海相融。碧水、金沙、绿林、飞鸟、游鱼,在围头海角,你可以在金沙湾海滨浴场赶海戏水、弄潮冲浪,可以在月亮湾看潮起潮落、日升月落,可以在东海岸惊叹海蚀地貌的鬼斧神工,这里是国家级AAA滨海旅游景区,八方游客慕名而至。
绿色引领,低碳发展。围头鲍鱼名扬千里,“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闽台乡村旅游文化节”如火如荼开展。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忘初心的精心保护,成就了美丽的围头,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命力。
据统计,2020年围头村生产总值达3.7亿元,人均收入3.7万元;拥有中国最美渔村、全国文明乡村等20多个“国字号”殊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的围头海角硝烟散尽,渔歌唱响,湾美业兴。明天的围头海角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活力无限。
1.1排海沟渠整治前 | 1.2排海沟渠整治后 |
2.1沙滩岸线修复前 | 2.2沙滩岸线修复后 |
3.1海水养殖整治清理前 | 3.2海水养殖整治清理后 |
4.围头角沙滩岸线 | 5.乡村生态振兴 |
6.乡村文化振兴(战地公园) | 7.围头湾 |
8.月亮湾 | 9.围头湾风光 |